Saturday, March 28, 2009

Unexpected Lesson.

今天上了一堂课,《成功不分早晚,持之以恒则能过关》

有当然,有自然,有偶然。君子尽其当然,听其自然,而不惑于偶然;小人泥于偶然,拂其自然,而弃其当然。

人人都想取得成功--学子想考上清华,北大或出国留学,老板想让自家的产品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,中国足球想‘冲出亚洲,走向世界’,科学家想在纳米技术上取得更大突破,网络公司老总想在纳斯达克上市,电影演员想捧得奥斯卡金像奖。

那么,成功的愿望怎么才能实现?先看两个寓言故事。

古代宋国有一个农夫,他非常想发财。他总觉得每日劳作,难以很快实现发财梦。这天,他干着干着就不想干了,一不高兴,就坐到树底下睡觉去了。也巧,恰有一只兔子,冒冒失失跑来,一头撞在树上,死了。农夫不费吹灰之力,得了一只兔子。他觉得自己找到既不劳作又能发财的方法了。这以后他就天天坐在树底下,等更多的兔子来撞树。守株待兔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呀!

我听的另一个故事的主角也是个宋国的农夫。他在田里插好了秧,就盼着秧苗快快长大,好有一个大丰收。他性子太急了,每天都要去看看秧苗长高了没有。这天他干了一天活回来,非常疲劳。家人问他忙什么,他回答:“我把秧苗都往高拔了拔,这样它们就可以长得快了。”这就是另一个成语“揠苗助长”的出处。

这两个人的做法在大家看来,自然是可笑的。但实际上有些人在追求成功时,也常会这样做,只是没意识到罢了。

明朝人吕坤说,事有当然,有自然,也有偶然。有见识的人做事,都是尽力按应该的做法,即‘当然’去做。在做的过程中,要顺遂自然规律。而对于偶然发生的情况,不要被它迷惑,干扰自己做事。

而有些人却不是这样。如‘守株待兔’中的那个人,偶然白捡个兔子,就死抱着‘偶然’不放,放弃了原来‘靠劳作致富’这个‘当然’。结果呢,田荒了,兔子也没有再来。

“揠苗助长”里的那个人,犯了另一种错误。他虽然看起来也在努力实践‘当然’,但他却违背了自然,结果也不妙,那些秧苗全死了。

可见,要想做成一件事,必须把握好‘当然’,‘自然’,和‘偶然’。

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,这是不言而喻的。‘强扭的瓜不甜’‘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’,光有成功的愿望是不行的,比如打仗,自己力量太弱,非要跟强敌硬碰硬,非输不可,只能按客观规律办事,避敌锋芒,寻找敌人的弱肋出拳,慢慢积小胜为大胜。毛泽东在井冈山时的兵法就是‘打得赢就打,打不赢就跑’。